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 ·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主席等指挥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四渡赤水,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让红军取得了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和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一渡赤水在土城渡口)

    当年红军大部队摆脱跟敌人对峙局面分左中右三路,从元厚镇、土城镇向西渡过赤水河,即四渡赤水第一渡。

(二渡赤水在太平渡口)

    在敌军主力大部分被红军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兵力空虚的情况下,红军决定出敌不意的回师东进,折回贵州。红军先头1个团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掩护部队于1935年2月18日至20日三日内,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

(在苟坝会议纪念馆)

    红军取得二渡赤水的胜利后,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3月10日至12日,围绕是否攻打打鼓新场,在遵义苟坝村召开了会议。毛主席力排众议,坚持主见,最终决定取消了攻打打鼓新场的计划,并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中央新“三人团”(亦称“三人军事小组”),代表中央政治局全权指挥军事,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三渡赤水在茅台渡口)
    1935年3月15日红军把国民党军都吸引到黔北,毛泽东、朱德命令中央红军主动撤出战斗,前往茅台镇指挥中央红军三渡赤水河,第二次挺进川南。

(四渡赤水在二郎滩渡口)

    1935年3月22日中央红军进入川南,再次摆出北渡长江的态势。蒋介石即把主力和注意力集中到川南。毛泽东命令中央红军秘密、迅速地从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第四次渡过赤水河。

(在四渡赤水纪念馆)

    四渡赤水战役,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到: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简讯    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 · 四渡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