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5年2月3日晚至2月5日凌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在南与贵州西与云南接壤的四川省叙永县石坝彝族乡石厢子村召开了著名的“鸡鸣三省”会议,这是遵义会议的延续,主要决定了三件重大事情:一是根据遵义会议精神,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了分工。张闻天在党内负总责,保证了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指挥领导地位;二是讨论和研究了中央红军的行动方针,部署红军作战略转移;三是讨论和研究了中央苏区今后的行动方针等问题。(在石厢子“鸡鸣三省”会议会址)
1935年2月5日至2月9日,中央政治局在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扎西县境内连续召开会议,统称“扎西会议”。扎西会议决定张闻天接替博古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重新恢复了中共中央对全国革命斗争的领导,完成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在扎西会议会址)
云南曲靖三元宫会议,是继扎西会议后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作出了西进北上迅速抢渡金沙江,到川西建立苏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保存红军有生力量,实行战略转移,顺利渡过金沙江,都具有重大的决定性意义。
(在曲靖三元宫会议旧址)
1935年4月28日,中央红军长征进入寻甸县,4月30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家祥等中央领导进驻柯渡镇丹桂村,并对强渡金沙江作出具体部署。
(在柯渡丹桂红军长征纪念馆) 1935年5月3日至9日,红军仅用6条木船,靠36名船工,用九天九夜就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渡江北上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长征史上唯一没有经过激烈战斗的一次渡江行动。如今新建的水电站提高水位淹没了皎平渡口等原址,一座座大桥横跨金沙江天堑变通途。
(在金沙江洪门渡大桥)
红军顺利渡过金沙江后,甩掉了数十万敌军的重围,在四川会理召开会议作出了继续北上进取的重要战略决策,纠正了当时产生的右倾思想,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原则,使党在政治上进一步成熟,为后来战胜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在红军长征会理会议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