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5年5月,长征继续北上的中央红军来到西昌市礼州镇。5月21日,毛泽东等中央红军领导人在礼州土官庄边家祠内召开了著名的礼州会议,确定了北上抗日的行军路线,并首次正式提出“长征”一词。会后,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长征”一词开始出现在红军的文件和宣传标语中。
(在西昌礼州会议纪念碑)
长征途经大凉山的红军部队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时任红军总参谋长兼先遣军司令员刘伯承和彝族果基家支头人小叶丹以水代酒,“彝海结盟”。此后彝族同胞护送红军历经七天七夜通过彝区,不仅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宝贵时间,也在彝区埋下了革命火种,帮助彝族人民建立了革命武装——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
(在彝海结盟纪念碑)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水深流急,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1团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强行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纪念馆)
为了先敌致胜,红军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飞夺泸定桥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成为红军长征中一次重要的战略作战行动,因为它关乎着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把借助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泸定桥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在泸定桥)
位于四川宝兴县境内的夹金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当年红军攻克宝兴,翻越夹金天险,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故事,在壮丽的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在夹金山上)
1935年6月12日下午,红一方面军一军团2师4团胜利翻越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25师74团的一部在夹金山下的达维相遇,由此实现了红军两大主力胜利会师,从而进一步壮大了红军的力量,让红军的万里长征由此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在达维会师纪念碑)
